学院专业介绍之(12)|宜春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6-24


一、学院概况

宜春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于20251月正式成立,是宜春学院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深化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成果。学院由原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以及具有深厚办学积淀的美容医学院(2005年成立)整合组建而成,实现了学科资源的有机融合与优势互补。

我院教师主编、参编国家教材

学院以培养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及医学美容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秉持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致力于为地方及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现开设预防医学、护理学、护理学(辅修医学美容技术)等专业,依托医学与美容技术学科特色,积极构建“医康养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

学院办学历史底蕴深厚。美容医学院前身为原宜春医专美容医学系,1993年在全国率先开设美容医学专业,开创了我国美容医学教育先河;200511月正式成立美容医学院,在我国美容医学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美容医学的发祥地”“全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典范”“中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摇篮”。原医学院同样历史悠久,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创办于1984年(专科),2001年升格为本科;护理学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江西省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美容医学专业教育/1993.9.25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6人,高级职称教师11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江西省省级D类高层次人才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高校金牌研究生导师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院联系方式

(1)学院官方网址:http://aes-online.jxycu.edu.cn/


2微信公众号: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


(3)联系电话

综合办公室:0795-3200623

教学与科研工作办公室:0795-3205522学生事务办公室:0795-3200633


二、专业介绍

  1. 预防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疾病防控、健康促进、卫生监督等核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及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毕业生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

核心课程:必修课包括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等,搭建医学与公共卫生理论基础;传染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聚焦实操技能。选修课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政策,拓展跨领域知识。课程体系注重理实结合,强化案例分析、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毕业生去向: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87%,其中2023届达96.23%。每年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就业,35%以上学生考入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专业咨询电话:18270639516(陈老师)



  1. 护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较系统的掌握护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必修课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等,搭建理论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聚焦临床思维和实操能力。选修课如护理伦理学和国学文化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人文素养和职业视野。课程理实结合,注重实践。

毕业生去向:学院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83%以上。学院每年有近40名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新高考选考科目:生物(一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专业咨询电话:17879516680(曾老师)

  1. 护理学(医学美容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疗美容与大健康行业发展,掌握医学美容及美容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具备扎实的医疗安全意识、美容临床护理和美容技术实践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能在医疗卫生与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能在医疗美容机构、综合医院美容科室、健康管理机构、美容化妆品企业等单位从事美容临床护理、医学美容技术服务、美容咨询、美容导师与健康管理等工作的“护理+美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核心课程:必修课有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搭建理论基础;美容皮肤治疗技术、美容药物与化妆品学,医疗美容技术、美容中医技术、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等课程聚焦实操。选修课如医学美学、针灸学等,拓展知识。课程理实结合,注重实践。

毕业生去向:学院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85%以上。本专业每年有数十名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其他毕业生均进入国内大型医疗美容机构和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等。

新高考选考科目:生物(一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专业咨询电话:17879535996(何老师)


三、学生风采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始终秉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学院学子在专业学习、实践创新与综合发展中展现出卓越风采,以专业素养与青春热忱奋力书写时代华章。

在专业学习领域,各专业学生深耕学术、笃行实践。护理专业学生系统研习人体解剖学、护理学基础等核心课程,依托模拟病房开展静脉穿刺、心肺复苏等临床技能标准化训练,夯实白衣天使职业根基;护理美容技术专业学生穿梭于美容护肤实验室与实训化妆间,深入钻研皮肤结构、美容产品配方研发,通过常态化实操训练提升专业手法技艺,持续探索医学与美容技术的融合创新路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聚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前沿,运用数据模型解析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投身社区健康调研,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专业决策参考。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护理专业举办的“南丁格尔杯”护理技能大赛与急救知识竞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应急处置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护理美容技术专业组织的彩妆大赛,成为学生创意表达与专业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预防医学专业开展的“健康知识进社区”系列活动,以通俗化宣讲推动健康理念普及,彰显专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此外,学院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品牌活动为全体学生搭建了展现青春活力的舞台,有力促进跨专业交流融合。

在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领域,学院构建“学赛结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高层次赛事。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公共卫生实践技能大赛、美容医学创意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银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职业规划大赛”荣获省级银奖2项、校级金奖1项、银奖4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1项,充分彰显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全体学生以专业为舟、以奋斗为帆,在专业精进中锤炼本领,在多元实践中淬炼品格,在创新突破中实现价值,正以昂扬姿态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四、就业前景

2022-2024年,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就业工作成效斐然,各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整体保持在75%以上,充分彰显学院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

从专业维度分析,护理专业就业形势稳健向好。2022-2024年,该专业毕业人数分别为113人、150人、154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依次达到82.30%82.67%85.06%,呈持续上升趋势,深刻反映出护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稳定需求。护理美技专业三年间毕业人数分别为101人、58人、57人,去向落实率依次为90.10%75.86%84.21%,尽管2023年数据有所波动,但整体仍确保超八成毕业生实现就业,体现出该专业较强的就业保障能力。预防专业就业表现尤为优异,毕业人数分别为54人、53人、52人,去向落实率始终维持在高位,分别达87.04%96.23%90.38%,这与公共卫生领域对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及学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

在考研深造方面,学院年均约40名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录取院校涵盖国内众多知名医科院校,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成为主要升学目标。分专业来看,预防医学专业深造优势显著,2023年该专业攻读研究生人数达27人,占专业总人数的51%,录取院校多为科研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医科大学,有效助力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护理专业升学规模保持相对稳定,202311人考取研究生,占比7.3%,为近年峰值,毕业生多进入临床护理教育资源丰富的院校,进一步夯实专业实践基础。护理美技专业考研人数年均3-6人,虽深造比例相对较低,但录取院校同样聚焦于高水平医学院校,实现毕业生依托优质学术平台增强专业实践竞争力的目标。这一考研分布格局,充分体现学院毕业生在学术深造选择中,既重视高校学科声誉,又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精准锚定个人发展路径。

图文来源: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美容医学院)  提供

编辑:李鑫涛

初审:刘   颖

复审:黄义强

终审:黎   明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宜春学院招生就业处
联系地址:中国·江西省·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宜春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  
联系电话:0795-3201926、3201962     邮编:336000    Email:ycxyzsbgs@jxy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