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介绍之⑽|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一、学院简介

图片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肇始于1958年的宜春大学数理科,下设物理、机电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系,建有物理学、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博士(含在读)31人,硕士43人。办学至今,学院走出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

近年来,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宜春市高新技术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件,发表一作或通信作者SCI与EI学术论文100余篇。

现有“江西省品牌专业(物理学)”1个、宜春学院一流专业3个、江西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宜春学院一流建设学科2个、宜春学院特色学科1个、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个,“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江西省教学成果奖1项。学院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近年来年均有上百人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数维持在每年100项左右。

“崇理尚工,匠心于求”是学院的院训。学院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考研录取人数逐年递增。

二、联系方式

网址:http://lgxy.jxycu.edu.cn/

电话:

0795-3201571(综合办公室)

0795-3205529(教学与科研工作办公室)

0795-3201106(学生事务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图片

 三、专业介绍 

1.物理学(师范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能力,掌握扎实的师范技能,能胜任中等学校物理教学,并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论。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2.材料物理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运用材料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材料学及其相关的领域,如锂电新能源、交通工具、电子电器等行业部门,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工艺设计、材料测试、生产制造及相关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备与加工技术、材料性能学、材料测试分析技术、锂电原理与技术、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每年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攀升,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屡创新高。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通信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通信技术与地方智慧城市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数理、人文和专业基础知识且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通信网络的研发、设计、组网、部署及调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每年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攀升;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屡创新高。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1)、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技术。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6.自动化

本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现场技术处理能力较强,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信号与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7.土木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创业精神、实用的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和信息素养,能从事工程施工、设计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等方面工作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抗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8.材料物理

(在新能源产业学院培养)

材料物理专业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研究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本专业为学生提供物理学、材料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并为学生从事材料制备、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表征、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研发等方面工作提供专业训练。

本专业致力于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为锂电新能源产业服务的综合能力,具备从事锂电新能源材料与锂电池的制备、生产与研发的能力。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测试分析技术、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固体物理、锂电原理及技术、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固态相变原理。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在新能源产业学院培养)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为锂电新能源产业服务的综合能力,具备在锂矿加工、锂电池封装、锂电池回收等领域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的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1)、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1)、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技术。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10.自动化

(在新能源产业学院培养))

本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现场技术处理能力较强,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为锂电新能源产业服务的综合能力,具备在锂矿加工与锂电池生产等领域进行生产装备与生产系统的智能控制研发的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信号与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新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学生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在做锂矿分选实验


自动化专业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中国互联网+”大赛获金奖


自动化专业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得多项特等奖





图文来源: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提供

编辑:吴静雯   谢双艺

初审:刘   颖

复审:黄义强

终审:黎   明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宜春学院招生就业处
联系地址:中国·江西省·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宜春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  
联系电话:0795-3201926、3201962     邮编:336000    Email:ycxyzsbgs@jxycu.edu.cn